科室介绍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一)学科优势

1、威海市立医院临床护理学科是威海市护理领域唯一的市级临床重点学科,承担着带动威海市护理服务提升的重要使命,自2005年威海市护理质控中心挂靠威海市立医院以来,不断探索、改进、统一护理质量标准,实施同质化护理质量管理,护理服务内涵、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使威海市护理事业向同质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形成了科学规范的决策、执行、监管和运行的护理管理机制。作为威海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威海市立医院护理学科在消毒灭菌制度建设、标准制定、规范流程、器械消毒灭菌质量达标等方面带动了区域内消毒供应工作,降低院内感染率,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

2、自成立威海市立医院医疗保健集团以来,威海市立医院护理专业积极响应上级整体部署,展开各项护理工作调研,结合医疗集团护理实际情况,制订工作方案、计划、工作制度、流程、标准等并有效实施,积极推进各成员单位护理事业全面提升发展,打造规范科学的护理服务。

3、威海市立医院临床护理学科共拥有23个国家、省、市级专业护士培训基地。

国家级专业护士培训基地1个:心内科护理团队经国家心血管联盟护理专家组的审核验收,成为国家级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

省级专业护士培训基地9个:消毒供应、糖尿病、血液净化、产科、急诊、手术室、重症、肿瘤、老年病。同时是山东省护理出国人员培训基地。

市级专业护士培训基地13个:重症监护、急诊急救、手术室、肿瘤、血液净化、伤口造口、糖尿病、产科、康复、老年病、麻恢、消化内镜、介入导管室。

(二)人才队伍建设

1、学科带头人

董玲玲,硕士学位,主任护师,教授,护理部主任,从事临床护理与管理工作近30年,组织编写了《威海市护士长手册》和《威海市护理质量控制考核标准》,发表省级以上论文20余篇,主研护理科研6项,获威海市科学技术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参编护理专著4部、国家专利6项。担任山东省护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威海市护理质控中心主任、威海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威海市护理学会内科专业主任委员、延边大学护理硕士研究生导师、滨州医学院护理学教授、中华护理学会专家库成员、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护理部主任、威海市第三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2、学历结构

全院护士总数1174人,其中研究生29人,在读研究生37人,本科967人,专科133人,中专8人。目前我院本科以上护士占比率88.0%,研究生护士占比率2.47%,预计3年内研究生人数可达到66人,占比率可达5.62%。

3、职称结构

主任护师5人,副主任护师78人,主管护师499人,护师 452人,护士140人。

4、人才培养

近5年医院投入资金30万元用于在职护理研究生的培养,投入培训资金共计250余万元,外派近百人次护士长、护士进修学习。通过护理管理培训、专科护士培养、护士层级培养、在职继续教育、临床护理带教、机动护士培训等方式培养出国家级专业护士14人;省级专业护士86人;市级专业护士150人;国家脑卒中管理师3人;PICC国家资质人员3人、省级资质人员20余人;国际伤口造口师2人;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1人;92名护士参加伤口HEAL国际在线教育课程顺利结业。
    人才培养成果丰硕,我院护理人员多次在省市级大赛中获得奖项。护理部组织申报的“院-校-企-地”协同培养模式在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教育中的探索项目荣获2019年全国“护理管理创新奖”推荐奖;腔镜中心的刘奉、李鸣荣获全国内镜床旁预处理规范操作视频大赛第一名;手术室护理团队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消化内科的上消化道早癌防控护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内分泌科鞠华秀的糖尿病个案在省级个案评比中荣获二等奖;疼痛门诊谭延芹在山东省医学会疼痛分会组织的“竞知论痛”知识竞赛中荣获二等奖;产科盛巧凤在山东省疼痛知识竞赛中荣获二等奖;血液科《降低PICC带管患者导管外移发生率》在山东省品管圈大赛护理组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小儿血管心外科的宋吉芳、王慧敏在第八届华北血管大会护理技能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儿二科汤晓迪在山东省儿童安全输液护理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5、护理人文建设

威海市立医院读书沙龙成立4年来成功举办80期,分享书籍102本,参与分享、主持和服务职工256人次,参加读书沙龙的书友达3200多人次,宣传音乐相册和美篇 44个,微信公众号宣传内容36个。“E路前行”英语角开展2年来共举办活动20起,参与220人次,邀请国际友人、外国留学生、本院职工等英语达人分享英语常用情景对话,提高了我院护理人员的英语口语水平。

(三)能力与技术

1、开展中长导管置管、床旁盲插鼻空肠管、乳房按摩及穴位刺激催乳术、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B超引导下内瘘穿刺术、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等6项护理技术,均已达到了市级最早、市内领先水平。

2、开展包括刮痧、艾灸、耳穴压豆、拔罐、中药塌渍、穴位按摩、整合照护、快康护理、唤醒护理、慢病全程护理、安宁疗护、互联网+护理、MMC-个案护理等在内的13项特色护理技术。

3、开展护理专业小组管理工作: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导管安全护理小组、糖尿病护理小组、VTE护理小组、营养护理小组、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疼痛护理小组、人文护理小组、危重症护理小组。

4、开设伤口造口、PICC维护护理门诊,患者在门诊即可实现导管维护等,节约了患者时间,减少患者来回奔波,提高了广大患者就医体验。

5、开展的护理服务品牌有“伤口造口”之家、“粉红丝带”小屋、“向日葵”之约、“爱在其中”、“护心”家园等,5年来共组织活动100余次,进社区、家庭2000余次,服务8万人次。

(四)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三级质控

护理部层面、大科层面、科室层面。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办公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重点科室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组、病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共同质控。

2、质量管理-体系

(1)护理部三级质控:每月对手术室、急诊科、ICU、新生儿科等重点部门进行督导;成立护理质量五个专项小组,每月专项检查,每半年全覆盖。每月全院质量分析会,每季度全院不良事件分析。

(2)科护士长二级质控:每月检查所分管病区的护理质量,督导一级质控,针对一级质控存在的问题进行追踪评价;对分管科室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追踪、督导,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3)病区护士长一级质控:成立科室质控小组,按照标准有计划地对病区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微观管理,环节监管,每月重点检查、每周专项检查;落实护士长六查房;对各级质控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整改。

3、质量管理-过程:以基础指标、专科指标为抓手进行质量管理。运用管理工具持续改进质量,自2012年开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品管圈。目前,已开展品管圈400多项,护理改善项目200余项,优秀案例在国家、省、市层面进行交流。

(五)科研教学

1、师资力量

我院为山东大学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临床教学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潍坊医学院硕士生培训基地、延边大学医学部教学基地、山东省护理出国人员培训基地。共有硕士生在外指导老师9人、滨州医学院副教授以上12人、滨州医学院讲师22人、临床带教老师83人。师资成员中具有中华护理学会兼职委员1人,山东省护理学会副主任委员6人,山东省护理学会副主任委员9人,威海市护理学会主任委员18人。

2、培训、教学成果

近5年来,平均每年接收30名进修护士,接收护师以上20人,接收护士10人。培养市级专科护士150余人,其他进修护士120余人。同时,我院负责延边大学、山东临沂医专、山东中医药专科学校、莱阳卫校、威海卫校学生的临床培养工作,5年来临床带教培训护生近千名。 5年来组织全市基层人员远程培训44场次,培训护理人员3万余名。全市同质化技术推广,培训专业护士267人。2019年6月21日威海护理学会与我院护理部共同举办“心脏康复专业护理模式新进展”培训班,共有省内各级医疗机构中分管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从事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护士长、护士及相关医务人员等约200人参加。

3、科研论文

护理人员省卫计委科研立项1项,市卫计委2项,科研成果省级3项,市级8项。

SCI收录1篇,统计源或核心期刊13篇。发明型专利2项,实用型专利12项,普刊近50部。

《内镜微创手术围手术期规范化护理策略的研究与应用》获得2020年齐鲁护理科技奖二等奖。


Copyright © 1904-2019

本网站版权为威海市立医院所有,威海市立医院拥有所有解释权。

鲁ICP备11034955号-1

鲁公网安备37100202000182号

  • 支付宝二维码
  • 威海市立医院订阅号
  • 威海市立医院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