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基孔肯雅热在国内多地“冒头”,引发广泛关注。这种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山东地区常见蚊子种类有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等,其中白纹伊蚊属于伊蚊的一种,在山东有分布,这也意味着山东存在感染基孔肯雅热的风险,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如何预防这种疾病。
一、了解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目前没有人传人迹象。感染后,通常会在2 - 4天内发病,症状包括突然发热、关节疼痛(尤其是小关节,疼痛较为剧烈,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皮疹(多在发热后2 - 5天出现,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等部位),还可能伴有头痛、肌肉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不过大家也不用过于恐慌,基孔肯雅热一般症状较轻,大部分患者能在1 - 2周内康复,少数患者可能会发展为慢性关节炎,症状持续数月至数年。
二、山东蚊子种类及特点
1. 淡色库蚊:这是山东最常见的蚊子,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体型较小,身体颜色较浅,多在夜间活动,喜欢栖息在室内或住室附近,常见于下水道、小水坑、花盆积水等小水体中繁殖。它是班氏丝虫的主要传播媒介。
2. 白纹伊蚊: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花蚊子”,身上有黑白相间的斑纹,攻击性很强,白天也会活动,有上午7 - 9点和下午4 - 6点两个吸血高峰。它不仅能传播基孔肯雅热,还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喜欢在小型积水容器中繁殖,如花盆、轮胎、泡沫盒等。
注:AI配图
3. 中华按蚊:体型相对较大,雌蚊兼吸人畜血液,幼虫主要孳生于缓流清水中,像小溪、沟渠、渗出水等。在山东,中华按蚊主要分布在池塘、芦苇塘以及稻田积水的环境中,是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不过随着城市扩张,其数量逐渐减少。
4. 三带喙库蚊:兼食人和动物血液,猪、牛是其主要吸血对象,常常在黄昏后2小时左右和黎明前在室外袭击人并吸血,是脑炎流行地区的主要媒介。主要孳生于稻田、沼泽、池塘等积水处。
三、预防措施
1. 防蚊灭蚊
环境防蚊
- 清理积水:伊蚊繁殖离不开积水,所以要定期清理家中及周围的积水。翻盆倒罐,清空闲置盆、罐、桶、轮胎等容器积水;填平树洞、竹洞、洼地;清理空调托盘、饮水机托盘、冰箱底部水盘等积水;及时倒掉花盆底盘积水。
- 水养植物处理:家里养的富贵竹、绿萝等水养植物,每周至少彻底换水1次,同时清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也可以在水中投放灭蚊幼剂;如果是莲花池等较大的水体,可以养鱼来防蚊。
- 储水容器管理:储水的水缸、水池等容器要严密加盖,或者投放安全的灭蚊幼缓释剂;妥善处理垃圾,避免废弃瓶罐形成积水。
- 定期检查疏通:屋顶反梁、排水槽等要定期疏通,避免堵塞积水;下水井进行防蚊封堵,有条件的建议将明沟改为暗渠。
物理防蚊
- 安装防蚊设施:在家里安装纱门、纱窗,睡前使用蚊帐,阻挡蚊子进入室内;如果去户外露营等,也可以携带便携式蚊帐。
- 使用物理灭蚊工具:适时使用蚊香、电蚊拍、灭蚊灯等工具杀灭成蚊;在蚊子较多的区域,也可以使用杀虫气雾剂,但使用时需密闭或遮盖好食物等。
化学防蚊(谨慎使用)
- 必要时可使用杀虫剂对蚊子停留的容器内部和周围的表面进行药物处理,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安全事项,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也可以使用经0.5%氯菊酯处理的衣物和装备(如靴子、袜子、帐篷等),但切勿将氯菊酯涂在皮肤上。
2. 个人防护
- 穿着防护:在清晨和傍晚(伊蚊活跃高峰),以及去树荫、草丛、凉亭、积水区等蚊虫密集处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降低被蚊子叮咬的几率;还可以选择经过驱蚊处理的衣物。
- 使用驱蚊产品:在裸露的皮肤上喷涂驱蚊剂,选择含有避蚊胺、埃卡瑞丁、柠檬桉油、对薄荷烷二醇等有效成分的产品,按照说明使用,注意不要涂抹在眼睛、嘴巴周围,以及伤口处;儿童使用时,要选择合适的浓度,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也可以使用驱蚊贴、驱蚊手环等产品,但效果相对较弱。
- 避免在蚊虫密集处久留:尽量减少在蚊子多的地方停留的时间,如果必须停留,可提前做好防蚊措施,如提前喷涂驱蚊剂等。
3. 旅行防护:如果计划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如非洲、东南亚等),出行前要查询当地疫情,做好充分的驱蚊防蚊准备,携带足够的驱蚊产品;返回后12天内做好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4. 其他注意事项:及时清理卫生死角,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减少蚊子的藏身之处;定期检查家中的门窗、纱窗等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及时修补,防止蚊子进入室内。
总之,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和做好个人防护。只要我们提高警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能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希望大家都能度过一个没有蚊子困扰、健康安心的时光。
威海市立医院订阅号
威海市立医院服务号
0631-5289120(预约挂号)(8:00-12:00,13:30-17:00)
0631-5287509(全天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