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医院这个特殊环境中,人们往往对消毒水、医疗器械等格外警惕,却容易忽略一个日常物品——手机。看似干净的手机屏幕和机身,实则可能是细菌的“藏身乐园”,甚至成为交叉感染的潜在媒介。
一、医院手机为何成“细菌大户”?
1.环境接触频繁
医院病房、诊室的桌面、床头柜、电梯按钮等表面,本身可能附着大量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当手机接触这些物体时,细菌会“搭便车”转移到机身表面。
2.使用场景复杂
医护人员用手机记录病历、沟通病情时,可能在接触患者分泌物、药品后直接操作手机;患者或家属用手机拍照检查单、接听电话时,手机可能接触到病床、输液区等污染区域。
3.清洁意识薄弱
多数人不会像消毒医疗器械一样定期清洁手机,而手机表面的油脂、汗液和灰尘,更会为细菌提供“温床”,使其繁殖速度加快。
二、手机上的细菌有多“疯狂”?
有研究显示,医院环境中手机表面的细菌数量可达普通环境的3-5倍,甚至可能检出耐药菌(如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细菌通过手指接触手机、再触摸口鼻眼等黏膜部位,可能引发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甚至对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造成严重感染风险。
三、如何给手机“除菌”?
1.定期清洁消毒
用75%酒精湿巾或消毒棉球擦拭手机表面(避开充电口等缝隙),每天1-2次;避免使用含氯消毒剂,以防腐蚀机身。
2.减少环境接触
在医院尽量将手机放在干净的口袋或包里,避免直接放在桌面、病床等区域;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后,先洗手再操作手机。
3.特殊场景注意
医护人员可使用防水抗菌手机套,或选择专用工作手机;患者家属避免用手机接触输液瓶、检查仪器等医疗设备。
四、这些误区要避开!
认为“手机看起来干净就不用消毒”。细菌肉眼不可见,清洁需靠主动防护。
用纸巾或清水擦拭。普通纸巾无法除菌,清水可能让细菌扩散,需用酒精或专用消毒剂。
医院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健康,别让小小的手机成为细菌传播的“漏洞”。养成清洁习惯,既能保护自己,也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毕竟,干净的手机,才是更安心的“伙伴”。
供稿 感染管理科马菊
威海市立医院订阅号
威海市立医院服务号
0631-5289120(预约挂号)(8:00-12:00,13:30-17:00)
0631-5287509(全天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