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国“敬老月”以“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为主题的温暖氛围中,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关爱老人,健康是根基。
随着年龄增长,父母的身体机能逐渐发生变化,慢性疾病风险增加,心理状态也更需呵护。作为子女,守护父母健康并非简单的陪伴,而是需要科学的认知与细致的行动,从生理到心理搭建起全方位的健康屏障。
科学管理:慢性病的“精准养护”
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全科医学科董礼全表示,我国老年人中多数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科学管理成为健康守护的重中之重。定期体检是基础保障,应每半年至一年带父母进行全面检查,涵盖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及血压、血糖等核心指标,由医生根据结果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家中可备好基础监测设备,教会父母或亲自协助测量血压、血糖——测血压前需静坐5分钟,避免情绪激动,高血压患者每日至少监测早中晚三次;血糖监测则需兼顾空腹与餐后2小时数值,糖尿病患者病情稳定时每周也需监测1-2次。
用药安全是慢性病管理的关键环节。董礼全建议,要为父母建立用药清单,详细记录药物名称、剂量、服用时间及注意事项,避免漏服、误服或自行增减药量。尤其要警惕多重用药风险,不轻易相信“秘方”“偏方”,所有用药调整均需遵循医嘱。
生活干预:日常习惯的“细节把控”
市立医院临床营养科王晓宁建议,饮食调理需兼顾均衡与对症。每日膳食应涵盖粮谷类、杂豆类、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及奶制品,实现粗细搭配、荤素均衡。针对不同慢性病需精准调整:高血压患者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糖尿病患者严格限制添加糖摄入,高血脂患者则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可采用“三餐两点”模式,将早餐能量占比设为30%、午餐40%、晚餐30%,上下午各加一次健康零食或水果,既保证营养又减轻肠胃负担。同时,老年人因为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下降,食物尽量软烂,保证鱼肉蛋奶豆等优质蛋白的供给。当进食达不到能量需求时,需增加口服营养补充剂,避免出现营养不良,甚至肌少症。适度运动能有效延缓机能衰退。
应根据父母身体状况选择太极拳、散步、轻柔瑜伽等轻中度运动,避开清晨寒冷时段,以上午10-11时或下午3-5时为宜,每次运动30-60分钟,循序渐进增加强度。同时务必做好安全防护:运动前充分热身,选择防滑鞋具,避免在拥挤或地面湿滑处锻炼,有心血管疾病史者需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居家安全是易被忽视的健康底线。威海市立医院创伤骨科彭磊主任提醒,90%以上的老年骨折由跌倒引发,需保持家中地面干燥平整,过道无杂物堆积,加装扶手与感应照明设备。此外,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保护视听功能、预防骨关节疾病等细节,同样是守护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守护心灵的“栖息地”
威海市立医院心理门诊左彩凤强调,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往往比物质需求更迫切,而高质量陪伴是满足需求的核心。这种陪伴并非简单的“在场”,而是全身心的投入——耐心倾听父母的唠叨与回忆,即使内容重复也不随意打断,用“我在听”的回应给予情感慰藉。与父母交流时,应使用温和尊重的语气,配合微笑、点头等肢体语言,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与关爱。
角色转换带来的心理调适同样重要。随着父母衰老,子女需从“被照顾者”转变为“支持者”,但要避免过度包办。在日常生活安排、个人事务处理等非原则问题上,尽量让父母自主决策,维护他们的自尊与价值感。适当向父母分享工作生活中的趣事与困惑,既能拉近心理距离,也能让他们感觉自己仍是家庭的重要成员。
左彩凤提醒,社交孤立是老年心理健康的“隐形杀手”,鼓励父母参与社交活动是重要干预手段。可协助他们加入社区老年俱乐部、兴趣小组,或参与广场舞、棋牌社等活动,通过结交新朋友扩大社交圈。家庭聚会时主动邀请父母参与决策与互动,让他们感受家庭凝聚力。
丰富的精神生活能有效提升心理韧性。根据父母的兴趣爱好,为他们创造条件:喜欢静者可备齐书籍、笔墨纸砚,爱动者可报名老年大学的舞蹈或乐器课程。天气晴好时,陪父母外出散步、参观博物馆或观看演出,在新鲜体验中激发积极情绪。
子女需警惕父母的情绪异常信号,如持续失眠、食欲下降、沉默寡言或易怒焦虑等,这些可能是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表现。发现异常后,应先进行温和的心理疏导,通过陪伴谈心、放松训练等方式帮助缓解。若症状持续不改善,需及时寻求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专业帮助,避免延误干预时机。
在健康管理过程中,有效的沟通技巧能避免矛盾、提升效果。面对父母的不良生活习惯,应采用“非暴力沟通”方式:用“我注意到今天的药好像忘了吃”代替“你怎么总是不按时吃药”,用“我担心这样会影响你的血压”代替“你这样做真让我生气”。当父母对健康建议存在抵触时,可借助权威力量——请医生在复诊时强调注意事项,或一起观看健康科普节目,比子女直接说教更易被接受。
同时,子女也需关注自身的心理状态。照顾年迈父母难免产生压力与疲惫,这是正常的情感反应。不必因此自责,可通过与伴侣倾诉、加入照顾者支持小组等方式释放压力,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守护父母安康。
孝亲敬老的美德,最终要落实在对父母健康的细致呵护中。生理健康的守护让父母体魄强健,心理健康的滋养让父母心情愉悦,而真诚的沟通则让这份关爱精准传递。在这个敬老月,让我们以科学为翼,以耐心为壤,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父母的晚年健康保驾护航,让他们在关爱中安享幸福时光。
供稿 周广德
威海市立医院订阅号
威海市立医院服务号
0631-5289120(预约挂号)(8:00-12:00,13:30-17:00)
0631-5287509(全天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