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1日,我们迎来了第九个胆囊健康日,主题为“健康生活,‘胆’定无忧”。胆囊虽小,却在人体消化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值此胆囊健康日之际,让我们深入了解胆囊疾病相关知识,为守护胆囊健康增添助力。
一、胆囊疾病现状剖析
胆囊疾病作为一类常见病症,涵盖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病、胆囊癌等多种类型。不同疾病的发病原因复杂,与饮食、感染、代谢、年龄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胆囊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年以上人群更是高发群体。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如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发各类并发症,像胆囊结石可能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胆囊癌甚至会危及生命,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二、守护胆囊健康建议
(一)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石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让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休息。坚持适量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维持身体健康。在饮食上,遵循规律、低脂、低热量膳食原则,提倡定量、定时进餐,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二)定期体检不可少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胆囊疾病。对于高危人群,如有胆囊疾病家族史、肥胖、长期高脂饮食等,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肝功能实验室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三)积极治疗,防微杜渐
一旦确诊胆囊疾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虽可暂时观察,但需定期复查;若出现症状或病情进展,应及时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例如,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若符合手术指征,应尽早手术,以预防胆囊炎、胆源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这个胆囊健康日,让我们行动起来,关注胆囊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为胆囊健康保驾护航,真正实现“健康生活,‘胆’定无忧”。
胆囊健康小贴士
1.胆囊的功能?
胆囊是位于肝脏下方的一个梨形囊状器官,容积约30-60毫升,胆囊的主要作用是浓缩和储存胆汁,进食后胆囊收缩、排出胆汁帮助消化食物。此外,胆囊还具有分泌功能。
2.常见胆囊疾病有哪些?
(1)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胆囊疾病,成因包括胆汁成分改变、胆囊收缩功能减退等。高危人群包括:40岁以上、女性、多次妊娠、肥胖、快速减肥、高脂饮食、糖尿病等人群。
(2) 胆囊炎:急性胆囊炎90%以上由胆囊结石引起,表现为突发性右上腹剧烈疼痛,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慢性胆囊炎则多由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或反复发作的急性胆囊炎引起。
(3)胆囊息肉:大多数胆囊息肉没有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一般情况下,直径小于1厘米的息肉可定期观察;大于1厘米的息肉可能需手术治疗。
(4) 胆囊癌:胆囊癌虽然罕见,但恶性程度高,早期发现困难。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瓷化胆囊等都是高危因素,但其发病机制及恶变倾向尚未完全阐明。
临床上也经常遇见胆囊疾病诱发相关并发症,比如胆管结石、急性胆管炎、甚至诱发急性胰腺炎,危害生命健康。
3.如何识别胆囊疾病?
胆囊疾病常见症状包括:
- 右上腹疼痛(可能放射到右肩或背部)
- 餐后尤其是油腻饮食后腹胀不适
- 恶心、呕吐
- 黄疸(皮肤、眼睛发黄)
- 发热、寒战
*特别提醒: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可能只有“胃部”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4.威海地区胆囊疾病特点
作为海滨城市,威海居民饮食习惯中海产品丰富,加之特色饮食偏咸偏油,胆囊结石发病率较高。我院肝胆外科临床数据显示,近年来威海地区胆囊疾病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且就诊患者中年轻化趋势明显。需引起大家重视。
5.科学防治胆囊疾病
我们应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上降低胆囊结石发病率,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实现防治统一,以降低胆囊疾病发病率。
(1) 合理饮食
- 控制脂肪摄入,避免暴饮暴食
- 增加膳食纤维,多食新鲜蔬果
- 适量饮水,减少胆汁浓缩
- 保持规律进食,特别是早餐
- 减少长期食用辛辣刺激食物
(2)健康生活方式
- 维持健康体重,避免快速减肥
- 规律适当运动,促进胆汁排出
- 戒烟限酒,减少刺激
- 改善情绪,充足睡眠
(3)定期体检
建议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腹部B超检查,这是发现胆囊疾病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威海市立医院订阅号
威海市立医院服务号
0631-5289120(预约挂号)(8:00-12:00,13:30-17:00)
0631-5287509(全天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