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概况
家有胖娃,家长揪心:为什么孩子的体重总难控制?
来源:威海市立医院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25日 14:38:39

看着孩子日益圆润的脸蛋和不断增长的体重,不少家长既焦虑又困惑:“明明控制了零食,也督促运动了,可体重怎么就降不下来?”针对这个问题,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迟海燕副主任表示,儿童肥胖的控制难度,远不止“少吃多动”那么简单,背后藏着生理、环境、习惯等多重因素的交织。

体重1.png

1生理“密码”:孩子的身体有自己的“算盘”

儿童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新陈代谢和成人存在显著差异,这让体重控制更具特殊性:

- 基础代谢的“生长期特点”: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身体需要更多能量用于骨骼、器官的发育。如果过度限制热量,可能会触发身体的“保护机制”——自动降低基础代谢率,反而让热量消耗变缓,体重更难下降。

- 激素与遗传的影响:研究显示,肥胖存在一定遗传倾向。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肥胖,孩子肥胖的概率会显著增加。此外,生长激素、胰岛素等激素的分泌紊乱,也可能导致脂肪堆积,尤其在青春期前的儿童中更为明显。

- 饥饿信号更敏感:儿童的饥饿感和饱腹感调节机制尚未成熟,面对食物时更容易“管不住嘴”。比如,一顿没吃饱,可能会在下一顿暴饮暴食,形成“节食-反弹”的恶性循环。

2环境“陷阱”:不知不觉被“喂胖”的日常

孩子的生活环境中,藏着许多容易被忽视的“致胖因素”:

- 隐形的高热量食物:除了明显的零食、甜食,很多看似“健康”的食物其实热量惊人,比如油炸食品、含糖饮料、奶油蛋糕,甚至一些调味酸奶、儿童饼干,都可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热量。

- 运动量被“压缩”:电子产品的普及让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大幅减少。原本放学后的奔跑打闹,变成了久坐看电视、玩游戏;周末的户外玩耍,也常被兴趣班占据。长期缺乏运动,热量消耗远低于摄入,体重自然难控制。

- 家庭饮食习惯的影响:如果家长本身偏爱高油高糖食物,家里常备零食,或者习惯用“多吃”来奖励孩子,孩子很容易模仿这些行为。此外,快速进餐、边吃边玩等习惯,会让大脑来不及接收“饱腹信号”,导致过量进食。

体重2.png

3心理“羁绊”:情绪与压力也会“催肥”

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同样可能影响体重:

- 用食物缓解情绪:有些孩子在焦虑、紧张或无聊时,会通过吃零食来寻求安慰,形成“情绪性进食”。比如,考试压力大时想吃甜食,被批评后想通过吃东西“补偿”自己,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很难单纯通过“控制”来改变。

- 减肥带来的心理负担:如果家长过度强调“减肥”,甚至批评孩子的体型,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孩子会因此抗拒运动或偷偷暴饮暴食,反而加剧体重问题。

体重3.png

4科学应对:别让“控制”变成“对抗”

儿童体重管理的核心,不是“严格限制”,而是“科学引导”:

- 拒绝极端节食:保证蛋白质、蔬菜、全谷物等营养的充足摄入,用健康零食(如水果、坚果)替代高糖高脂食品,让孩子在不影响生长的前提下调整饮食。

- 让运动变成“乐趣”:选择孩子喜欢的运动形式,比如骑车、跳绳、打球,甚至只是一起做家务、散步,把“必须运动”变成“开心玩耍”,才能长期坚持。

- 全家一起改变:家长以身作则,减少高油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家庭户外活动时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养成健康习惯,比单纯“要求孩子减肥”更有效。

孩子的体重控制,是一场需要耐心和科学方法的“持久战”。家长不但要关注数字的变化,更要关注孩子是否精力充沛、习惯健康,让孩子在成长中收获快乐与活力,才是最重要的事。

供稿 周广德

Copyright © 1904-2019

本网站版权为威海市立医院所有,威海市立医院拥有所有解释权。

鲁ICP备11034955号-1

鲁公网安备37100202000182号

  • 支付宝二维码
  • 威海市立医院订阅号
  • 威海市立医院服务号
咨询服务电话:
0631-5289120(预约挂号)(8:00-12:00,13:30-17:00)
投诉电话:
0631-5287509(全天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