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5日,我们将迎来第17个世界手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以“It might be gloves. It's always hand hygiene.”(合理使用手套,关键永远是手卫生)为主题,再次向全球传递一个核心理念:无论是否佩戴手套,清洁的双手始终是预防疾病传播最简单、最有效的武器。这一主题不仅呼吁规范手套的使用,更强调手卫生在医疗和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替代性。
一、为何手套与手卫生缺一不可?
手套常被视为隔绝病菌的“屏障”,但其作用存在局限性:
1. 手套并非绝对安全:若佩戴过程中被刺破或接触污染物,病菌仍可能通过手套表面污染双手;脱卸手套时若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交叉污染。
2. 过度使用加剧环境负担:全球每年医疗系统消耗数以百亿计的一次性手套,仅2020年2月至8月,全球就产生超1.7万吨手套垃圾,其中大部分难以降解,加剧气候危机。
3. 资源浪费与成本攀升:不必要的手套使用不仅增加医疗开支,还可能挤占真正需要的防护资源。
因此,WHO提出:手套仅作为手卫生的补充手段,而非替代品。无论是否戴手套,在五个关键时间点(如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等)规范洗手,才是防控感染的核心措施。
二、手套的正确使用指南:何时戴?如何选?
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手套的选择需基于操作类型和感染风险:
1. 无菌手套:手术等高要求场景的“刚需”
- 适用场景:手术、中心静脉置管、分娩等无菌操作。
- 类型:一次性灭菌橡胶外科手套,需严格保证无菌性。
2. 检查手套:分情况选择灭菌或非灭菌
- 灭菌检查手套: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污染物品时使用(如静脉注射、妇科检查)。
- 非灭菌检查手套:常规检查或治疗(如血常规采样、心电图操作)。
- 聚乙烯(PE)手套:用于低风险卫生防护(如样本接收、实验操作)。
3. 关键原则:避免滥用,按需选择
医护人员需根据实际风险判断手套使用场景,例如:
- 为同一患者进行连续检查时,若无污染风险,可脱卸手套后重新洗手,而非频繁更换手套。
- 日常护理中,优先通过洗手而非依赖手套防控感染。
三、手卫生:最经济有效的“超级武器”
为什么手卫生如此重要?
- 阻断传播链:手部接触是病菌传播的主要途径,正确洗手可清除90%以上的病原体。
- 适用性广:无需额外成本,流水+肥皂或含酒精洗手液即可完成。
- 双重效益:既保护患者,也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
正确洗手步骤(七步洗手法):
1. 掌心相对揉搓
2. 手心对手背交叉搓洗
3. 掌心对掌心十指交叉
4. 弯曲手指关节搓洗
5. 大拇指旋转揉搓
6. 指尖在掌心搓洗
7. 腕部清洁
四、环保视角:从“少用一副手套”开始
WHO 2024-2030年全球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需将手卫生纳入各国感染防控战略,并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废物。
- 数据警示:全球每年因手套浪费产生的碳排放相当于数百万辆汽车的排放量。
- 行动建议:医疗机构优化手套使用规范,公众在非高危场景优先洗手而非戴手套。
结语:回归本质,让手卫生成为习惯
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普通公众,都应牢记:手套只是手卫生的辅助工具,清洁的双手才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在2025年世界手卫生日之际,让我们以行动践行这一理念——合理使用手套,坚持科学洗手,共同守护人类与地球的健康未来。
供稿 周娜
威海市立医院订阅号
威海市立医院服务号
0631-5289120(预约挂号)(8:00-12:00,13:30-17:00)
0631-5287509(全天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