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张大姐最近感觉走路格外容易脚累,不舒服,买鞋时还发现自己的脚变大了,鞋码竟然比前两年好像大了一码。在电梯里遇上小美后,张大姐就忍不住跟这个干护士的邻居咨询,自己都四十多岁了,脚怎么还在长?小美给张大姐在地上铺了一张报纸,让她把袜子脱掉,双脚弄湿后踩上去。等张大姐从纸上下来,小美便指着她留在纸上的脚印道:“正常脚印内侧是空的,会形成新月状的空缺,内侧空白的地方越小,扁平足程度越严重。您看您现在整个脚印几乎没有空白,应该就是很严重的扁平足了。”“扁平足不是一种先天的生理缺陷吗?我怎么就变成了扁平足?得了扁平足,还能变回正常足吗?”带着这些问题,张大姐让小美帮忙,通过威海市立医院网络医院向关节骨科副主任、拥有20多年骨科诊疗经验的于洪波求助。
“扁平足的发病率高达2%-3%,有的是患者从小就有的,被称为先天性扁平足,有的则是后天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的,被称为继发性扁平足。”于洪波介绍,扁平足就是足底的肌腱、韧带和小骨无法有效支撑身体,导致足弓塌陷。发育中的婴儿和幼童没有足弓,都是扁平足。儿童在4-6岁慢慢形成具有支撑作用的足弓,大部分儿童和青少年的扁平足是先天性的。成年人的扁平足可以是儿童平足的延续,也可能是其他原因继发引起的。她们因为足部的韧带松弛或肌肉力量不足,往往非负重状态下足弓存在,并非扁平足;一站立就固定不了足弓,足弓消失变成了扁平足。因此,被叫做可复性平足或柔性扁平足。
临床上过来看病的扁平足患者大部分都属于柔性扁平足,大多不需要手术治疗,基本上矫正治疗就可以恢复足弓。

“柔性扁平足的主要病因,一是随着年龄增长生理发生衰退,自身肌肉韧带力量下降,二是崴脚等外伤导致足部韧带肌肉受损。”于洪波说,此外,肥胖、穿鞋不当以及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类风湿关节炎和韧带松弛症等疾病也可能导致扁平足。
“成年人患上继发性扁平足,原来有足弓,现在足弓小了甚至消失,就会显得脚长了一点儿,鞋码很可能会变大。”于洪波说,足弓主要起到缓冲减震作用,扁平足的人走路往往刻意在外脚掌用力,走路姿势外偏,也更容易感觉疲惫。走不久、跑不快、跳不高、容易累,是许多扁平足患者最切身的感受。还有部分扁平足患者行走时会感觉到腿部、背部、腰部疼痛,从而无法正常行走。“我曾经多次参加征兵体检,一旦发现扁平足就无法通过。”于洪波说,之所以对扁平足如此严格,是因为患有扁平足的人承受不了部队拉练的高强度跑走,也无法进行爆发力强的跳跑等运动。于洪波说,成年人患上继发性扁平足,是有可能恢复的。能否恢复,可以通过其扁平足出现的时间来判断。如果出现时间较短,经过半年到一年的矫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患者可以给脚带上矫形器或者在鞋里放上矫形足垫。矫形足垫不需要定制,淘宝就有卖,根据脚的尺寸大小买就行。”
于洪波说,大人小孩的扁平足都可以通过矫形足垫来进行缓解。其原理是,既然维持不了足弓,就在原本足弓的位置上垫出足弓。矫形足垫一般使用半年到一年,柔性扁平足就可能得到改善。于洪波说,如果使用矫形足垫矫正一年后还不能恢复,那么患者就很可能属于僵硬性扁平足。僵硬性扁平足患者,往往由于骨骼变形、肌肉痉挛、韧带紧绷,导致扁平足被固定下来,无论是否负重,都没有足弓。因此,需要采用别的手段进行干预恢复,部分严重的还要做手术。“过往就有青少年矫正一年后仍无法缓解足弓塌陷的症状,最后在脚的外侧做个小手术,把足弓给固定起来。”于洪波说,手术后,患者就能恢复正常的行走、跳跃功能。“除了垫矫形足垫外,扁平足患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穿着平跟鞋或者负跟鞋,从而减轻足部疲劳等扁平足症状。”于洪波一再强调,患有扁平足的女性千万不能穿高跟鞋。高跟鞋对女性足部的危害很大,会加重足部负担,诱发和加重扁平足。
于洪波提醒,日常生活中最好选择支撑性能较好的鞋子穿着。长期穿着支撑性差的鞋子,会导致胫后肌腱长时间承受过多重量而过度紧绷乃至受损。胫后肌腱是足弓最重要的软组织,提供最大的支撑力,其一旦受损也可能导致扁平足的发生。
健康小常识
“足部肌肉韧带力量下降导致的柔性扁平足,可以通过锻炼足部肌肉韧带而得到缓解和恢复。”于洪波介绍了三个动作,柔性扁平足患者可尝试。双手扶墙,单脚站立,集中用小腿力量,慢慢提起脚跟,持续5秒,然后慢慢着地。换脚重复以上动作。双脚踮脚10次。利用脚趾抓起毛巾、本子等小物件,持续5秒,然后放下。双脚重复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