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生命的通路:EKG定位PICC尖端位置技术
来源:威海市立医院 发布时间: 2020年06月09日 09:51:23

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其被医疗器械辐射的频率,减少往返放射科检查的繁琐程序,提供一种安全有效地输液通路,威海市立医院乳腺外科与甲状腺外二科开展了EKG定位PICC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需要长期静脉化疗、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的患者选择PICC置管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 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2016 版INS 指南中推荐,PICC 导管尖端位置应位于上腔静脉的下段或靠近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CAJ)。

239_副本.jpg

传统PICC置管长度是通过外部测量获得,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管尖端位置会出现过深或过浅的情况,使穿刺者倍感压力“山大”,如何准确的将导管尖端定位在目标位置,也困扰着临床的医护人员。 

“护士长,我刚做了一例PICC置管,按要求测量的长度,可尖端位置才到第4后肋,有点浅啊。”

“护士长,放射科电话回复,咱的PICC置管进到心房了,深啦。”

“置管结束,我陪患者带着导丝去拍片,有问题好调整。”

以上为传统X线定位法作为PICC 尖端定位诊断常出现的问题。X线定位PICC尖端位置是通过置管后在胸片上辨认出位置。而从胸片上医务人员并不能直观的看出CAJ这个点,往往需要通过气管隆突、数肋骨等间接方式来判断。由于每个人个体都存在差异性,临床上很难实现一次准确定位。如若PICC的尖端发生异位,进入到奇静脉,从正位胸片上很难被发现,从而失去了患者留置PICC的意义。患者在科室完成PICC置管后,需要往返放射科进行X线定位,如若位置达不到标准,需要再次进行调整、定位,增加导管感染的风险及患者辐射量。由此可见,“金标准”的X线定位法具有无法实时定位,且存在耗费高、耗时长、患者辐射暴露增加等方面的问题。

如果说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是静脉治疗穿刺技术的一次飞跃。那么,EKG定位使PICC尖端定位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EKG定位PICC尖端位置技术是指在PICC置管过程中,利用导丝和血液的导电性,以PICC导丝作为探测电极从而引出腔内心电图,通过对患者心电图P波形态变化来判断导管置入的位置,实时监测,随时调整,当出现双向P波说明导管进入右心房,回撤导管,当P波抬高接近QRS波时,导管尖端位于最佳位置。通过此项技术可以实时定位引导PICC 尖端至最佳位置,有效降低导管尖端的异位率,减少血栓等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且具有简便易行、适用范围广等诸多优点,是一项与国际接轨的静疗技术。

“我在家不小心活动过度,担心PICC导管跑偏,咋办啊?”

“没关系大姨,我看导管外面没问题,我用心电定位监测一下,尖端位置正常,不用担心。”

“护士长,PICC置管成功,心电定位后,位置最佳。再也不用担心测量不准确了。”

乳腺外科与甲状腺外二科自2020年3月开始,在中华护理学会PICC置管高级资质认证、国家卫健委超声引导下EKG定位PICC技术认证的米慧副护士长带领下,科室PICC小组不断钻研,积极开展EKG定位PICC技术,致力于为乳腺癌化疗患者提供先进的、优质的静疗护理服务,现已为10余名患者运用EKG定位技术确定PICC尖端位置,均取得良好效果。

IMG_20191114_153812_副本.jpg


Copyright © 1904-2019

本网站版权为威海市立医院所有,威海市立医院拥有所有解释权。

鲁ICP备11034955号-1

鲁公网安备37100202000182号

  • 支付宝二维码
  • 威海市立医院订阅号
  • 威海市立医院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