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大众日报丨张静:“最美医生”应有的样子
来源:威海市立医院 发布时间: 2022年09月23日 09:45:59

1.jpg

今年8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威海市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张静收到了一份极具纪念意义的礼物——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2年“最美医生”先进事迹,全国共有10名个人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家流调专家队光荣入选,其中就包括张静。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张静带领医护人员在18个小时内完成医院发热门诊扩建工作,解决发热患者集中就诊难题。作为威海市新冠肺炎救治医疗队队长,她带领团队为患者提供精准治疗和护理服务,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人如其名,张静是一个安静做事的人。在很多人看来,带领边缘化的科室摸索前进需要极强的意志,疫情初期前往抗疫一线需要莫大的勇气,安抚质疑自己的患者或患者家属需要强大的耐心,而在张静看来,这些都不过是她该做的事,是必须要做好的事。与她沟通时,她安静平缓地讲述自己的故事,很少提及艰苦和不易,她更愿意用细腻的情感展现医生温情的一面。

以理性践行职责使命,用感性安抚帮助患者,也许,这就是令百姓信赖的医生应有的特质,也是“最美医生”应有的样子。

1663897448(1).jpg

逆行的果敢:

应对突如其来的“考试”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但2019年,张静刚开始主持感染性疾病科工作,疫情的突然来临,对她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每年冬天,北方流感流行高峰来临,都是感染科最忙碌的时候。而新冠疫情暴发的那个春节,她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紧张。

张静仍难以忘记当时的情境:春节前夕,随着武汉“封城”和多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消息放出,人们立即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加上当时尚未找到新冠肺炎的有效防治方法,恐惧情绪蔓延,威海市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开设的发热门诊患者激增,高峰时有50多名患者排队候诊。当时发热门诊只有两个诊室,接诊速度不理想,患者挤在10号楼狭小的空间里。已有近10年感染科工作经验的张静意识到,这样的聚集很可能产生传播风险,在她的提议下,医院党委召开会议后决定扩建发热门诊,将5号楼2楼一整层腾出设立发热门诊。

接下来的十几个小时里,张静和同事们一边忙着搬运设备、清扫消毒,一边还得转移住院患者、安抚焦虑的候诊患者。1月23日22时许,在全院各科室的努力配合下,设有5个诊室的新发热门诊终于建成,各诊室随即开始有序接诊。大约三四个小时后,将所有的积压患者安顿完毕,张静才走出了门诊大楼,此时已是大年三十的凌晨一点多,周遭的万家灯火已熄灭,街上没有人来车往,只有海风裹挟着寒冷吹在脸上。

张静有预感,这只是个开始。事实也的确如此。

接下来的几天,张静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就连年夜饭也是她好不容易挤时间匆匆回家塞了几口饺子解决的,之后又急匆匆返回科室。除夕夜,张静只在家待了一小时左右。

农历大年初四,威海市从全市各家医院抽调医护人员组队前往全市唯一定点收治医院——威海市胸科医院进行抗疫支援。张静接到了通知,并临危受命成为队长。没有任何犹豫,张静和同事交接好科室工作后,当晚6点多,就赶到了定点医院。

等待张静的,是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面对防控这场突如其来的“考试”,许多事情都需要自行摸索,对于每位前线医护人员而言,这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张静也不例外。

在张静等人到达以前,威海市胸科医院感染科的4名医生从大年三十就开始坚守在一线,体力脑力濒临透支,而本市确诊患者开始增加,病区急需人手支援。棘手的是,队员们来自不同科室,许多队员没有感染性疾病处置经验,一些队员连穿脱防护服都不熟悉,此时进入病区对其本人和患者来说都很危险。一边是与病毒赛跑时间紧迫,一边是院感培训马虎不得,怎么办?张静选择兼而顾之,她一边紧锣密鼓地组织培训,一边安排人员轮值顺序,两天后,全部人员掌握了病区操作知识,终于进入病区,收治的效率大大提高。

接下来,人员物资调配、诊疗方案优化、沟通联系会诊、患者情绪安抚等工作无不考验着张静的定力。那段时间,即使白天再累,夜里张静也经常失眠,她总会在脑海里回想每一例患者的诊治细节,琢磨病情。

这样紧张的节奏一直持续了近两个月。之后,张静又与威海医疗团队一起奔赴烟台奇山医院支援,共同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直到2020年3月12日,威海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张静才带领最后一批威海医疗队队员回到威海隔离休整。

1663897495(1).jpg

患者的口口相传,

成为她“幸福的烦恼”

在成为专职感染性疾病科医生之前,张静做了10年的内科医生。2000年7月,从青岛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她进入威海市立医院内科,时任科室主任的王毅力对张静的职业生涯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张静的印象中,王主任总是不断地学习吸取学科前沿知识,有着丰富的知识积累,即使是认知度不高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逃不过他的眼睛。“我被深深震撼了,真正体会到原来医生多积累知识是可以救患者命的。”在王主任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张静也养成了不断学习的好习惯。

2010年,张静被调入感染性疾病科。感染性疾病科是我国许多医院的边缘化科室,谈不上什么学科的发展和建设,谁都不愿意去。张静所在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科当时只设有发热门诊和腹泻门诊,没有固定人员,由内科的医生和护士轮转值班。

尽管如此,接到调任通知的张静没有退缩。“总要有人去干,既然大家都不爱干,那就由我开始吧。”张静成为医院第一个定岗在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生。

在转科的初期,张静也对未来充满迷茫。“感染科能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这些问题长久萦绕在她的心头。不过,她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积极投身于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先后参与了新型甲型H1N1流感、H7N9型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疫情的防控工作。几年下来,张静积累了丰富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这成了她后来能够冷静理性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底气。

张静的迷茫,在一次偶然中被解开。2011年,张静前往上海瑞金医院进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王明贵教授前来讲座交流。会上,王教授讲到了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重要性,张静大受启发。

20世纪40年代以来,以青霉素为代表的各类抗菌药物诞生,使众多感染性疾病偃旗息鼓,随着公共卫生建设的加强,传统的传染病发病越来越少,单纯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感染科似乎越来越无用武之地。但挑战的另一面常是机遇——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耐药细菌出现。感染科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更加专业、经验丰富,这恰恰也为感染科的转型提供了思路,即从传统的传染病防治转变为以收治细菌真菌感染患者为主的大感染学科。

有了思路后,张静开始探索感染性疾病学科的发展。张静通过学习和交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吸取借鉴了多重耐药菌感染诊治和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先进经验。经过张静等人的不懈努力,2014年10月,威海市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病房对外投入使用,这一做法当时在全国成为感染性疾病学科领域的创新之举。

如今,威海市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已经成为威海市的临床重点专科,作为科室负责人的张静也是许多年轻医生学习的榜样。“感染科医生看病就像警察办案,要从看似差不多的症状中抽丝剥茧,发现病因病灶并给予精确治疗。”张静时常把类似的话挂在嘴边,用以鞭策科室年轻医生提高诊治能力、耐心问诊。付出总有收获,张静的医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

患者的口口相传,让张静有了“幸福的烦恼”——

张静总会接到一些陌生人打来的电话,每次还没等张静细问,电话那头的人就开始说起自己的病情,张静本能地询问分析,把患者来历的事情抛诸脑后。直到最近,张静在随访一位患者时才找到了原因。

那是本地一位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自2020年发病后反复多次住院治疗,每次治疗都只是当时症状得到控制,出院不久就复发。通过网上查询,患者找到了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张静,张静从病历入手,详细研究了他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多次治疗不见效,很可能找错了源头。”张静猜测。果然,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的腹部还存在一个持续的感染灶不断释放细菌入血,而之前治疗一直针对心脏瓣膜发力,并未彻底铲除真正病灶。张静为患者调整了粪肠球菌的药物治疗方案,6周以后,患者症状缓解。张静对该患者随访得知,患者已彻底痊愈。患者十分信服张静的医术,把她的电话推给了不少被此疾病困扰的病友。真相浮出水面,张静哭笑不得,“虽然会因为电话不断而困扰,但这是患者对我的肯定和信任,我没有理由拒绝。”

微信截图_20220923094546.png

“如果这是我父亲,

我肯定毫不犹豫地送他进ICU”

张静是一个感性的人,与她交谈时不难发现这一特质。在谈及疫情暴发后她的经历时,她满是感动,多次感叹“那时大家真的很团结”“社会各方都在支持我们”“患者都很理解我们”……看得出,张静擅长从艰苦中发现甘甜、从困境中挖掘希望,这构成了她在疫情中前进的原动力。

张静身上的这种特质,也使她愿意且能够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真正解开患者的心结,这对患者而言是一种幸运。

时至今日,张静都记得在烟台奇山医院支援时遇到的一位患者。“他的病情状况不容乐观,已经出现呼吸衰竭。他常年在武汉务工,春节期间回乡过年,没想到感染了新冠肺炎,妻子和9岁的孩子也有发病迹象,和他一起隔离。”

对疾病的恐惧和对家人的愧疚等消极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求生欲,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病情进展及救治效果。心病还须心药医,当意识到这一点后,张静每次查房都要和这位患者聊天谈心,鼓励他配合治疗;为了便于交流,张静还主动添加了患者的微信,通过线上沟通为患者排忧。同时,为了弥补当时对新冠肺炎重症救治经验上的不足,张静与威海市立医院ICU以及省内专家远程会诊讨论,最终为患者制订了包括俯卧位通气、高流量吸氧等在内的治疗方案。心理安慰与科学治疗双管齐下,患者情绪和病情都开始好转,一个月后,患者康复出院。一年后的又一个春节,这位患者向张静发来了祝福,邀请她到武汉旅游。忙碌的张静至今没能应邀前往,但很欣慰满足。

在日常工作中,张静也十分擅长与患者交流。

感染科患者通常起病急、病情发展快,不少患者前一天还很正常,第二天就病情危重,这需要医生快速给出救治方案,更需要与患者家属及时沟通。许多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突然的转变,难以信任听取治疗建议,但张静总有让患者信服的力量。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就是这样一种疾病。每到春夏,我省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就进入流行期。这是一种病毒性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的血液、分泌物、体液等因素感染传播。此病潜伏期长达5-14天,一旦发病就会快速进展,4-5天内就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2012年夏天,张静就遇到了这样一位患者。患者送来时已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需要紧急送往ICU。但在征求患者儿子意见时,患者儿子却质疑:“昨天还好好地下地干活,今天就要抢救了?”面对患者家属的不理解,张静没有委屈或愤怒,而是尝试从患者家属角度考虑,“许多人并不了解这一疾病,也想不到蜱虫叮咬会有这样严重的后果;再加上一切发生得太过突然,他一时难以接受也是正常的。”张静再次向患者家属说明患者情况的严重性:“如果这是我父亲,我肯定毫不犹豫地送他进ICU。”正是这句话,让患者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下了名字。最终经过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患者顺利得救,不久康复出院。

这样的患者和情况,张静在感染科经常遇到,沟通是她认为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患者面对疾病时往往十分无助,医生是他们最值得信赖的人,是唯一的希望。”在张静看来,医护人员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病,还需要体现人文关怀。人们常把“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作为医者的三层使命,这是张静从医20年一直信奉的理念,也是她与患者交往的指引。

 

Copyright © 1904-2019

本网站版权为威海市立医院所有,威海市立医院拥有所有解释权。

鲁ICP备11034955号-1

鲁公网安备37100202000182号

  • 支付宝二维码
  • 威海市立医院订阅号
  • 威海市立医院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