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本广:51载韶华,从“赤脚医生”到外科专家
来源:威海市立医院 发布时间: 2020年12月30日 07:51:22
戚本广:51载韶华,从“赤脚医生”到外科专家


人物小传:

戚本广,男,中共党员,主任医师。1949年生,威海环翠区戚家庄人。1972年考入山东昌潍医学院医疗系,197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至温泉医院,同年末调入威海市立医院,开始从事外科临床工作。1978年参加烟台地区首届神经外科学习班后即开始开展威海的神经外科工作。1978年参加第四军医大学“新医正骨学习班”。1987年晋主治医师,1995年晋副主任医师,2000年晋主任医师兼滨洲医学院教授,并兼任威海医学会神经外科副主任委员、法医专家、《国际优秀医学论文集》编辑等职。2009年退休,先后返聘至神经外科、钦村门诊、网络医院门诊、健康管理科等科室。曾撰写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5篇获市级以上奖励。擅长神经外科各种外伤、肿瘤、脑出血手术,并开展了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斜坡区脊索瘤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还擅长各种腰腿痛诊治及普通外科手术,如坐标式胃切除术、改良乳腺癌根治术、胆石症R—Y吻合术等新颖术式。

戚本广:51载韶华,从“赤脚医生”到外科专家


(一)

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

他出生那年,恰逢新中国成立。

那个时候,祖国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健康事业也处在坎坷的建设阶段。医院少、医生少、物质条件匮乏。在他幼年的记忆里,村人如果遇上头痛发烧就自己刮痧,用上一个小瓷瓢顺着脊梁骨从上到下一点一点地刮,直到把整条脊梁骨刮红为止,如果这样还不管用,那就只能自己上山采摘草药、煎药吃。因为盲目医治,往往小病变成大病,甚至家破人亡……

1969年,深知乡亲求医之苦的戚本广在高中毕业后,受公社培养成为一名“赤脚医生”,开始为乡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在医疗设备落后,药物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他凭着一个药箱,一支针筒,几片很普通的药片,成为很多农民家庭的希望。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午后,还是风雨交加的夜晚,从白天到黑夜,从春夏到秋冬,孤身一人不辞辛苦跋涉来去,到每家每户为患病群众行医送药,是戚本广做“赤脚医生”时最真实的写照。

1972年,为进一步提升自己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怀着一腔赤子热血,戚本广考入山东昌潍医学院医疗系,开始接受系统的医学专业知识教育。

1975年7月,威海爆发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连日大雨倾盆,从昌潍医学院毕业的戚本广顶风冒雨背着铺盖卷来到温泉医院。那个时候他以为自己从此会在这所不大的公社医院干一辈子,却没想到年末时,因为业务能力突出被调入急需人才的威海市立医院,成为医院外科第7位医生。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万人重伤。威海市立医院第一时间响应上级部门号召成立抗震救灾医疗援助小分队,戚本广积极报名,成为第一梯队队员,随时待命准备出发。不过,最终未能成行。作为一名党员,不能亲自前往灾区给受灾百姓提供医疗帮助,这成为戚本广心中的遗憾。

戚本广:51载韶华,从“赤脚医生”到外科专家


戚本广(前排右一)

1976年9月,市立医院成立“农村卫生革命工作队”,代表市卫生局和市立医院去农村开展工作。戚本广被任命为队长,李曙为副队长,驻村羊亭公社港头村,分管“港头片”(包括周围大西庄、羊亭、大北山、义和、小西庄、花园村、孙家滩等村卫生工作),为当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进行疾病预防宣传。在发现当地居民因饮水不洁导致疾病频发问题后,戚本广与医疗队成员经过努力,推行了威海首次饮用水革命。

从拟定计划,到找生产队,取得生产队长支持,又找关系联系匮乏物资,在克服种种困难后,戚本广和他的队友们在威海农村创造了奇迹,利用原有水井建造水塔,成功建成了威海第一家自来水工程(当时市立医院用水尚需水井打水),使村民饮用上了洁净水。此事在威海引起了轰动,受到上级部门隆重表彰。

1977年7月,戚本广完成农村医疗援助任务回到市立医院,继续外科临床工作。当时的医院只有外科、内科、妇产科、五官科,全院共200来名职工。外科医生仅有7人,要全面负责骨科、泌尿、普外、胃肠外等各外科专业疾病患者。科室30张床位几乎日日爆满,病人多,工作忙,晚上值班戚本广既要负责病房住院患者又要兼顾急诊、门诊患者,“那时候,来什么病人就要做什么手术,不分专业,经常一宿宿忙于患者的抢救工作,天亮了也下不了班,接着再干一上午,甚至下午都脱不开身……”戚本广说。

当时他们的宿舍位于门诊楼三楼,东边是男宿舍,西边是女宿舍。就算不值夜班晚上也经常被叫起来参加急诊以及病房的抢救工作。那时候,外科跟妇产科共用病房,若妇产科手术需要,作为外科医生,他还要帮忙搭台妇产科手术。早晨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中午晚上吃饭也不能按时按点,饿着肚子上手术台,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我们那时候没有额外补助,也没有加班费,大家却干劲十足,从无怨言。”

冬天,宿舍里没有炉子,冷的像冰窟窿,只有病房里生的煤炉。也没有热水,手脚经常被冻肿,给病人查体时,为了防止冰到病人,要把听诊器先用手心焐热。

“那个时候,医患关系非常和谐,患者信任医生护士,医护人员工作环境也宽松,都能尽心尽力。大家治病不讲经济,都是怎么省怎么来……评断一个医生医术高不高,往往看他治好一个病例花费高低。比如100元才能治好的病,这个医生只花了70元就治好了,大家就说这个医生技术水平高。”戚本广回忆。

戚本广:51载韶华,从“赤脚医生”到外科专家


戚本广(第二排右二)

羊亭镇50余岁的农民姜某,因胆结石感染性休克、肝功能衰竭于晚上急诊入住威海市立医院外科。病人肝功能极度衰竭,凝血功能差,手术危险性极高,很有可能引发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有人劝戚本广不要冒这个险,戚本广却无法眼睁睁看着一条生命在自己眼前被病魔夺走。尤其看着患者两个年幼的孩子,憔悴的妻子,戚本广心生不忍,他就想,就算冒再大的风险,他也要努力去尝试完成这个手术。在麻醉科的紧密配合下,戚本广为患者成功进行了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术后及时给予纠正休克、腹腔引流,积极纠正肝功能。那段时间内,戚本广吃住在医院,随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调整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患者最终康复出院。看着病人一家子开开心心离开医院,戚本广说,那是他最开心的时刻。

“只要病人能康复,所有付出都值得。”

(二)

1979年,戚本广自烟台进修回来,背回来一个开颅手术包。那是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外科专业第一个配套齐全的手术包。也就此拉开了神经外科专业在威海地区发展的序幕。

那个年代,能获得外出进修的机会非常不易。戚本广抓住机会努力学习,进修回来的当月,便为一位50多岁的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男患者成功做了威海市第一例“三叉神经脊束切断术”。三叉神经痛发作起来让人痛不欲生,该患者最先服用药物止痛,因长期服药后产生药物耐受,效果不佳,被迫停药,来到市立医院找到戚本广,寻求帮助。在详细检查之后,戚本广决定为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脊束很细,手术稍微不注意就会损伤运动神经和面部的感觉神经。在没有外科显微镜等精密仪器辅助的简陋条件下,戚本广单凭肉眼视野,用手术刀精心细致地为其进行了三叉神经脊束切断,成功解除了患者的病痛,并未有并发症发生。

当时,医院手术器械极为简陋,没有现在的CT、MRI等先进辅助检查设备,只有一台X光机。为明确脑肿瘤、脑血栓、脑栓塞等病变位置,戚本广又带领团队率先在威海开展了X光下脑血管造影术。

戚本广:51载韶华,从“赤脚医生”到外科专家


戚本广(后排右二)

“病人躺在床上,局部消好毒,然后用手摸颈动脉,直接用针头穿刺,当时穿刺针斜面短,针尖钝,加之颈动脉管壁厚,容易游离,穿刺起来十分困难……”说起当年,戚老很是感慨。不过,他从进修到回医院开展颅脑造影,每次穿刺都很成功。

“穿刺成功后,连接上玻璃针管,直接将10毫升泛影葡胺注射进颈动脉,因为脑部血管显影时间极短(几乎不到1秒)需要放射医生抓住时机,以极快的速度捕捉影像。作为外科手术医生,想要凭借X光平面影像对脑肿瘤进行精准定位,每次都要吃大量射线……”

那个时候,经常有打石头的工人,不小心被铁皮之类的外物击伤,伤口外部就是一个小孔,根本无法判断异物进入到什么部位。就需要应用X光进行定位。手术医生看着屏幕来判断异物位置,因为平面影像缺乏立体感,又要一路避开血管、神经、筋膜、软组织等干扰,捕捉到入侵异物,常常在X光下一站就是数小时。那时候的X光线剂量较大,对医生身体损害很大,成年累月下来,戚本广的身体健康受到明显伤害。最明显的是头发大把大把的掉。许多人因此逃避进行此项工作。可为了救治病人,也仗着年轻身体好,戚本广一年年坚持了下来。

为提高业务水平,戚本广还利用假期自费到其他医院学习肿瘤治疗等手术技术,如直肠癌根治术后,回、盲肠移植肛门重建术;膀胱癌根治术后,阑尾、盲肠移植代膀胱手术等。并熟练应用于临床,造福威海地区百姓。

(三)

1988年,威海市立医院升格为地级市医院后,在外科建立了神经外科专业组,戚本广成为负责人。

1997年12月,神经外科正式独立建科。

戚本广:51载韶华,从“赤脚医生”到外科专家


科室组建以来,戚本广与团队成员瞄准学术前沿,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使科室在医、科、教各方面取得了全面发展。科室不但拥有了先进的心电监护仪设备、进口呼吸机、电冰毯、冰帽等病房设备,并拥有蔡司手术显微镜等先进器械。成为全市最大的创伤救治中心,在颅脑损伤救治方面,建立了急救中心-CT室-神经外科病房-手术室的畅通绿色通道,保证了颅脑损伤的救治工作,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医疗事业踏上了新的征途,从问诊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CT核磁、人工智能医疗设备,卫生资源和医疗条件都得到了大幅改善。”说起如今的工作环境,戚本广很欣慰。

从参加工作到踏上管理岗位,戚本广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日。每个排班表上的休息日,基本都要上午查房到中午,下午才能有点休息时间。晚上如果科室有危重病人需要抢救,往往还会被电话叫回科室。

虽然工作如此繁重,戚本广却从不曾懈怠和抱怨。

“咱干的是这一行,治病救人是本分。”

曾有一名30余岁的人民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因为突然脑出血,单位邀请了北京宣武医院的脑外科专家来做了手术。手术做的很顺利,可等到晚上专家乘坐飞机返回北京后,这名患者却发生了脑水肿,并很快呼吸衰竭,进入深昏迷状态。患者生命瞬间危在旦夕。当时已经是半夜时分,戚本广本来在家中休息,接到科室电话后,立即骑上自行车从家中返回医院。谁料刚进病房,患者的妻子抱着3岁的女儿扑通一声就跪在他面前,求戚本广救救她的丈夫。戚本广哪里受得了这个?急忙将母女俩扶起来,说,“别这样!别这样!我们一定会尽一切努力来抢救你丈夫!”

说到做到,戚本广迅速组织科室救治团队,会同李壮志等科室骨干,亲自监护病人,根据病人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经过一番抢救,患者病情却不见明显好转,依然保持植物人状态。当时患者单位的人都以为人治不好了,纷纷来探望告别。戚本广却不放弃,依然对患者采取积极治疗。“孩子还那么小,他妻子那么年轻,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能放弃!”在戚本广等人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患者清醒过来。最后康复出院。

“这人如今还生活的很好。”

戚本广:51载韶华,从“赤脚医生”到外科专家


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完整和幸福。戚本广的职业自豪感禁不住油然而生。

从1969年到2020年,51载医者路,戚本广记不清自己到底救治过多少病人,也记不清到底被多少人感谢过。

朝夕惕厉,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老专家,如今虽两鬓斑白,却依然坚持工作在临床一线,在促进祖国医疗健康事业不断发展上,从未停步……

撰稿丨周 娜


Copyright © 1904-2019

本网站版权为威海市立医院所有,威海市立医院拥有所有解释权。

鲁ICP备11034955号-1

鲁公网安备37100202000182号

  • 支付宝二维码
  • 威海市立医院订阅号
  • 威海市立医院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