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诊疗:药物VS脑机接口
来源:威海市立医院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25日 16:10:4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全球第二大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全球患病总人口达850万人。帕金森病呈慢性致残性,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峻挑战,尽早诊断和治疗,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及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近年帕金森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18F-FPCIT作为多巴胺转运体显像的金标准工具,通过PET显像可量化评估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状态,具有高特异性与亲和力、动态显像能力以及合成与临床适用性,已在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分期及机制研究中展现及其重要的价值。

借助人工智能及脑机接口技术,帕金森病深部脑刺激手术(DBS,deep brain stimulation),具有治疗的有效率高和可逆、可调控、并发症少等特点,对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和异动症均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减少抗帕金森药物的剂量,减轻或消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了从“药物失效”到“症状可控”的关键桥梁,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无创神经调控利用非侵入性的方式对患者大脑进行精准调节,为帕金森病治疗带来全新的理念和策略。最新神经内科专家共识认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诱导局部代谢水平增高、加强皮质活动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5 Hz)是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功能的最佳范式(2级证据,B级推荐),干预靶点为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1)。同时根据患者症状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靶点进行精准治疗,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症状有良好的效果。
       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为省级重点专科,建立了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药剂科、营养科等多学科团队合作下的帕金森疾病诊疗平台,形成多学科协作、药物、手术、营养指导、康复、心理干预于一体的综合治疗模式。现开展在震颤分析、经颅超声黑质检测、18F-FPCIT等检查基础上,同时开展规范量表评估、睡眠监测等非运动症状的早期识别,通过重复经颅磁刺激,肠道益生菌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
在诊断方面开展:

1全面运动及非运动、认知、精神量表的评估;

2经颅超声黑质检测;

3震颤分析;

4多巴胺转运体18F-FPCIT和18F-FDG-PET/CT;

5睡眠监测。

在治疗方面开展:

1肠道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调节脑肠轴;

2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

3帕金森病深部脑刺激手术(DBS,deep brain stimulation);

4传统药物及康复治疗。

脑机1.png

Copyright © 1904-2019

本网站版权为威海市立医院所有,威海市立医院拥有所有解释权。

鲁ICP备11034955号-1

鲁公网安备37100202000182号

  • 支付宝二维码
  • 威海市立医院订阅号
  • 威海市立医院服务号
咨询服务电话:
0631-5289120(预约挂号)(8:00-12:00,13:30-17:00)
投诉电话:
0631-5287509(全天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