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区域病理诊断中心:精准聚焦破难题 打造医联体建设新标杆
来源:威海市立医院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29日 16:09:30

“现在太方便了,家门口就能拿到三甲医院的病理报告,再也不用带着切片往外面跑去会诊了!”近日,荣成市妇幼保健院首例通过远程病理诊断系统完成乳腺癌病理诊断的患者感慨道。这得益于威海市区域病理诊断中心构建的“云端诊断网络”,让优质医疗资源突破地域限制,切实解决了群众“确诊难、跑腿多”的就医痛点。

病理1.jpg

破冰:数字技术打通基层诊断“最后一公里”

作为山东省老年消化道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威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和威海市病理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威海市立医院病理科长期致力于构建区域病理诊断同质化体系,全面提升病理诊断准确性与规范性。然而,面对威海市仅18家医疗机构设有病理科、基层诊断水平参差的困境,威海市立医院病理科以区域远程病理诊断中心建设为契机,创新打造“1+13+N”智慧服务体系——1个市级诊断中心辐射13家医联体单位,服务网络覆盖全市32家基层医疗机构。通过构建起AI数字病理诊断系统,实现“基层取样-云端阅片-即时会诊”的诊疗闭环。

病理2.jpg

赋能:四大举措构筑精准诊疗生态圈

1.技术共享平台搭建   区域病理诊断中心配备2台HEV600全自动染色机、6台罗氏全自动免疫组化仪、荧光原位杂交平台(FISH)等先进设备,面向威海全域医疗机构开放FISH等高端分子病理平台,检测基因异常。目前开展超过20个FISH检测项目,辅助指导实体瘤、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及肿瘤靶向药物治疗,使原本依赖外送的疾病诊断实现本地化。

病理3.jpg

 

2. 全覆盖式质控网络   以“标准化、同质化”为核心,中心建立常态化质控体系:每月开展质控检查、季度组织专家驻点指导、年度参与国家级测评。每年启动的质控专项行动,已帮助多家基层医院规范切片制作流程,使病理报告互认率显著提升。

病理4.jpg

3. 人才孵化加速器   威海市立医院病理科有29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硕士、博士研究生占90%。率先提出“技术赋能+资源共享”,通过“线上+线下”双轨模式强化人才培养:召开威海市病理学术会议及读片会,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授课,传授病理诊断前沿知识,带领大家读片,讲解诊断思路,提升全市病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与阅片能力,提高全市病理人员的诊断水平。

病理5.jpg

4. “两种模式”打造疑难病例攻坚平台 

模式一:中心集团对区域内未设置病理科的医疗机构,推出“取样-制片-诊断”一体化服务的传统模式,包括液基细胞病理诊断、外科病理诊断、冰冻病理诊断等所有开展的病理项目。

模式二:依靠AI开展数字切片远程会诊通道,建立“基层申请-上次数字切片-申请专家-提供会诊报告”简洁模式。特别针对肿瘤患者开辟“诊断绿色通道”,缩短平均确诊时间。建立消化道肿瘤、乳腺肿瘤等5个专病诊断协作组,显著减少误诊、漏诊发生。

病理6.jpg

领航:打造医联体建设的“威海样板”

威海市区域病理诊断中心依靠技术层面的突破,实现医疗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通过构建“1+N”区域协同网络(1个市级中心辐射N个基层节点),实现了病理资源的纵向整合。这种模式既符合国家“分级诊疗”战略导向,又契合威海市建设精致城市的民生需求。

病理7.jpg

通过中心建设,让优质病理资源像血液一样顺畅流动。探索AI辅助诊断系统的区域应用,力争三年内建成智慧病理诊断示范基地,真正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精准断’的美好愿景。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从粗放服务到精准赋能,威海市区域病理诊断中心正以其创新实践,书写着新时代医联体建设的生动答卷。这不仅是威海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更成为打造医联体建设“新标杆”。 

Copyright © 1904-2019

本网站版权为威海市立医院所有,威海市立医院拥有所有解释权。

鲁ICP备11034955号-1

鲁公网安备37100202000182号

  • 支付宝二维码
  • 威海市立医院订阅号
  • 威海市立医院服务号
咨询服务电话:
0631-5289120(预约挂号)(8:00-12:00,13:30-17:00)
投诉电话:
0631-5287509(全天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