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管理——2025年世界帕金森病日公益活动纪实
来源:威海市立医院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4日 16:05:10
       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病变,伴随老龄化加剧,我国患者人数已居全球首位,预计2030年将突破500万。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医疗界持续发力。2025年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这一日不仅是全球帕金森病患者的共同节日,更是一场凝聚社会力量、传递温暖与希望的盛会。威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威海市立医院举办的2025帕友家园年世界帕金森日公益活动,于4月11日在威海市立医院和平路院区举行,聚焦帕金森病防治与患者支持,以医学力量、人文关怀与社会协作,为“帕友”们点亮生命的曙光。

      下午2点,80余位“帕友”及家人早早到达会场。今年帕金森病日主题是“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管理”,结合这一主题,威海市立医院帕金森病多学科诊疗团队孙海荣主任医师致辞后,就帕金森病全病程管理的重点环节和要点给帕友及家人进行详细讲解;神经外科马芳州博士结合脑机接口及帕金森病深部脑刺激手术,利用手术图像及视频将该项技术向帕友做了充分展示,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纷纷加入讨论;而后康复科主治医师苏淑杰和药剂科王泉药师分别就帕金森病康复锻炼以及药物治疗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并就患者的提问进行相应的解答,以此希望更多的帕金森病患者了解疾病及日常防护等知识,全面规范治疗。

帕金森1.jpg

       宣讲活动后,孙海荣主任医师、赵俊武副主任医师、马芳洲博士、王泉药师及苏淑杰医师等帕金森病多学科诊疗团队为“帕友”进行义诊。
       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立了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药剂科、心理科、营养科等多学科团队合作下的帕金森疾病诊疗平台,形成多学科协作、药物、手术、营养指导、康复、心理干预于一体的综合治疗模式。在震颤分析、经颅超声黑质检测、FDGPET-CT等检查基础上,同时开展规范量表评估、睡眠监测等非运动症状的早期识别,通过重复经颅磁刺激,肠道益生菌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同浙江大学联合成立脑机智能医疗应用实验室,始终致力于推动脑机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创新与应用,整合多学科资源,开展前沿性研究,实验室作为区域医疗创新平台,通过产学研协同攻关加速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特别是在脑机接口这种战略性技术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储备;开展了基于脑机接口技术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运动功能的有效性研究,致力于解决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这一关键难题。同神经外科联合目前已经成功开展了数例帕金森病深部脑刺激手术,为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了从“药物失效”到“症状可控”的关键桥梁,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追求,依托威海市神经内科质控中心,将帕金森病纳入了质量控制体系,多次举办国家级、省级帕金森病学习班及继续教育项目,提高了威海市帕金森病医疗服务能力。

Copyright © 1904-2019

本网站版权为威海市立医院所有,威海市立医院拥有所有解释权。

鲁ICP备11034955号-1

鲁公网安备37100202000182号

  • 支付宝二维码
  • 威海市立医院订阅号
  • 威海市立医院服务号
咨询服务电话:
0631-5289120(预约挂号)(8:00-12:00,13:30-17:00)
投诉电话:
0631-5287509(全天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