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1小时,成功切除!
来源:威海市立医院 发布时间: 2025年01月10日 09:11:38

近日,神经外科临港病区成功切除一例直径4cm巨大桥小脑角区脑膜瘤。该肿瘤质地异常坚韧,而且肿瘤位置深在,紧邻脑干、后组颅神经等重要结构,手术难度极高,神经外科临港病区王亮主任团队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超声吸引刀助力下顺利完成手术,患者目前已好转出院。

患者为56岁女性,近日出现头晕,走路不稳,同时存在轻度饮食呛咳,患者及家属慕名至王亮主任门诊就诊。完善颅脑磁共振发现患者右侧桥小脑角区有一个直径4cm的肿瘤,王亮主任组织全院多学科会诊,其中有影像科、麻醉科、神经内科等多个科室参与,为患者安排细致的诊疗方案。

影像科认为患者肿瘤巨大,且T2像水信号低,肿瘤质硬,考虑为孤立性纤维瘤或脑膜瘤可能性大。王亮主任建议术中应用超声吸引刀(CUSA)帮助切除肿瘤,可以先瘤内充分减压,避免过度牵拉引起小脑组织的损伤;同时术中全程神经电生理监测后颅窝神经功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后组颅神经及面听神经、三叉神经等结构;患者术后可能存在拔管困难,请麻醉科给予行鼻插管,待患者病情充分稳定后再给予拔管,鼻插管较气管插管可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同时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术中可能肿瘤与后组颅神经黏连紧密,无法全切肿瘤可能。术后需转入重症监护室ICU密切监护,进一步保证术后安全。以上内容均和家属充分沟通,患者家属表示认可。

手术由王亮主任医师、张建富副主任医师、郑鲲鹏主治医师共同完成,术中神经电生理由潘杰副主任医师全程监测,但实际手术情况难度远超术前评估。

术中见到肿瘤异常硬韧,呈橡胶样,显微剪刀切除非常费力,CUSA最大功率下勉强能粉碎肿瘤。肿瘤上方已经接触三叉神经、面听神经,下方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被肿瘤压成长条状,其中迷走神经和小脑后下动脉部分被肿瘤包裹,只能残留部分肿瘤,以保护患者后组颅神经功能。

手术历时11小时。

虽然手术过程艰难,但术后患者的恢复还是比较令人欣慰。术后经积极康复治疗,目前患者可自主进食,无颅内感染,无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出现。

近年来,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外科在王亮主任带领下,颅底肿瘤手术有长足发展及进步,尤其是听神经瘤、脑膜瘤、胶质瘤的治疗。通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为术中保护重要颅神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肿瘤全切也明显提高。

对本例手术而言,切除这种质硬的肿瘤耗神、耗力,是一场心力交瘁的“拉锯战”。术中超声吸引刀CUSA的应用,为神经外科医生也提供了新的武器,大大缩短了手术进程,保证了术后更好的治疗效果。

Copyright © 1904-2019

本网站版权为威海市立医院所有,威海市立医院拥有所有解释权。

鲁ICP备11034955号-1

鲁公网安备37100202000182号

  • 支付宝二维码
  • 威海市立医院订阅号
  • 威海市立医院服务号
咨询服务电话:
0631-5289120(预约挂号)(8:00-12:00,13:30-17:00)
投诉电话:
0631-5287509(全天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