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师报--大医工匠丨滕海风:只要患者能康复,所有付出都值得
来源:威海市立医院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14日 10:00:19

微信图片_20231213165430.jpg

2020年4月,我母亲肠道破裂,在某院未能及时正确诊断,导致粪便进入腹腔十几个小时后才手术治疗,此时全身血液体液已经严重污染,腹腔严重感染,术后生命垂危。某院遂向市立医院求助,滕主任亲临指导救护,然后转入市立医院ICU继续抢救。转院那天,我母亲的PCT感染指标已经超出仪表的显示范围上限,是正常人的百倍以上!经过市立医院ICU团队和肠胃外科团队协同几个月的精心治疗,终于从ICU转入肠胃外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我与市立医院的医生们非亲非故,医生们对我妈尽心尽力。值得一提的还有这两科的护士,扎针技艺精湛,我妈这么胖且血管细弱的患者基本都是一针见血,护士们对待患者和陪护家属也非常热情。这说明院领导和科室领导,以及护士长,能够以身作则,才会带动手下员工有这么高超的技能,这么好的精神风貌。在这里,我对你们的仁心仁术,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是一位患者家属在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微信公众号下的留言,长长的留言表达了患者的感激,更展现了滕海风和团队的工作日常。

“ICU”的英文名称为“Intensive Care Unit”,用中文一般被译作“重症监护病房”或者“加强治疗病房”。2009年,原卫生部正式宣布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了“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ICU改名为重症医学科,成为与大内科、大外科一样独立的学科。

这里聚集着全院最危重的患者。他们从头到脚插满了各种管路: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胃管,引流管,尿管,以及各种监护仪连接线……仪器的滴答声,报警声,病人的粗喘声,医护人员抢救病人时紧凑的脚步声,在这个封闭而略显沉闷的空间里构成了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景。生命的脆弱和顽强在这里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展现。

更形象的来说,ICU是生和死的交叉路口,ICU里的医护人员则是生命的希望,或者说是生命的守护天使。而滕海风,便是这样一群天使里的领头人。

知难而进,挑起ICU管理重任

在业内,大家普遍认为,一家医院的ICU是重症患者集束化管理最重要的科室,是体现医院重症患者抢救最高水平的平台,也是衡量医院现代化水平的一大标准。

微信图片_20231213165439.jpg

2014年6月,在呼吸内科工作了20余年的滕海风,突然得到通知,要到重症医学科担任科室负责人。滕海风临危受命,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便全力以赴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因为她深知,ICU这个特殊科室在医院里的重要性。而且她是一个从来不愿服输的人,为不辜负院领导的信任,接到任命通知后她就正式走马上任。本来就忙碌的生活从这一日起更加忙碌了。

“在ICU工作,节假日从来都不休息,反而越到过节越忙,这么多年下来,家人都已经习惯了我们在医院陪着患者过节。”滕海风说的轻松,但话里的无奈也令人感慨,她早已数不清自己已经多久没休过假了。

以前在呼吸内科的时候,工作也很忙,不过因为业务熟练,滕海风基本可以保持生活规律,然而自从到了ICU,就意味着没有什么生活规律可言。几乎每天,她都要在科里忙碌到很晚,回到家里往往都已经临近夜半时分,这个时候家人都已经睡着了。

为了支持自己的工作,丈夫真是又当爹又当妈,儿子也变得懂事了许多。不但不抱怨对他的疏忽,甚至还给妈妈留言,让妈妈不要太累,要注意身体,要保证足够的休息。

可是滕海风又如何能保证足够的休息?心里放着一个科室的她,满脑子考虑的都是工作:哪个患者病情好转,哪个患者病情加重,哪个患者今天要进行会诊,哪个患者需要重新制定治疗方案,等等……不论晚上几点睡,凌晨4点左右都能准时醒过来。她恨不得自己像孙悟空一样能够七十二变,变出若干分身来。

纤支镜治疗是滕海风到ICU后一手推动的先进治疗技术。由于机械通气患者长期卧床, 痰液粘稠, 呼吸机进气易使痰液向支气管深部移动, 使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于支气管内, 常导致部分患者的呼吸道阻塞和肺部感染反复发生, 呼吸肌疲劳难以恢复造成脱机困难和撤机失败。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滕海风不断学习前沿技术,引入新技术、新项目,推动科室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如今,ICU科室开展了呼吸机肺复张、床旁血滤透析、床旁超声、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人工肝等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成为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强有力保障。

科室新开展的人工肝技术已成功救治了多例急性肝衰竭患者,填补了全市的技术空白。此外,威海市第一例危重症甲流患者也在ICU成功获救。

接手ICU负责人后,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在滕海风的管理下,就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团队人员的精气神更足了,责任心更强了,科室里的医生护士都能利用上班前时间,主动走到患者身边,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积极主动和患者家属沟通……看到科里年轻人们如此上进,看到科室工作井井有条,滕海风觉得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

微信图片_20231213165449.jpg

凝心聚力,打造一流ICU

“作为一个三甲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负责人,我知道我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不过,担子再重我也会拼尽全力把这份工作做好。”滕海风说。

在ICU里,日常面对的都是多脏器功能衰竭濒临死亡的患者。医护人员不但要做好常规治疗,还要管理好患者每一次呼吸,每一段心跳,实时的血压波动,从静脉、胃管、空肠管等进入患者体内的每种液体,到患者排出的大小便、汗液、伤口的引流等等,都要精确地计算,要用到各种各样的“管子”各种各样的仪器,容不得半点疏忽。

“一个合格的ICU医生,不但要具备内外科危重患者基本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外,还要进一步掌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心肺脑复苏、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血液净化、床旁气管镜检查,床旁重症超声评估、镇痛镇静、重症营养等多种生命救治技术。”滕海风介绍。

为了让科室团队成员水平尽快与国内最先进的重症监护室技术水平接轨,接手科室工作之后,便严格按照医疗操作规程培训各级医师的床旁操作能力,建立治疗组长负责制,由治疗组长负责各级医师的操作指导、培训及考核,短时间内便使ICU低年资医师的独立操作能力明显增强。

“会诊”是ICU救治环节的一道特定工序。与其他临床科室不同,送入ICU的患者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为守住这道防线,院内、院外专家会诊成了科室的常事。通过专家会诊,对疑难危重病例进行探讨,集多学科之所能,拿出更好的救治方案,同时借力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利用移动远程会诊车与上级医院ICU保持沟通,实时进行床边远程会诊,相当于把全国顶级专家请到患者床旁,一起为危重患者讨论诊疗方案,进一步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ICU的救治技术不断更新,唯有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填补技术空白,带动科室迈步前行。因此,滕海风注重加强各级医师操作技能的重新授权,有计划地组织外出进修培训,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呼吸治疗及血液透析、人工肝等专业培训班,让医护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和理念。

因为市立医院是教学医院,滕海风还兼任培训工作,根据医院带教工作安排,她制定了具有重症医学特色的住培医生带教计划,使住培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她还带领科室骨干参与医院的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工作,如抗感染MDT和脑卒中MDT,体现了ICU在医院重症救治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专业地位。

“我院ICU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我们先后开展了威海市第一例人工肝技术,第一例床旁心肺重症超声技术,第一例床旁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第一例动静脉血二氧化碳Gap监测技术,第一例BIS脑功能监测技术,第一例床旁盲插鼻饲空肠管技术,第一例带呼吸机的危重患者早期轮椅下床康复锻炼,第一例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并推动了密闭式吸痰装置在重症医学科的使用等等。”说起ICU,市立医院院长李振光教授如数家珍,倍感自豪,对滕海风主任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ICU技术上的创新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使过去许多认为无法挽救的患者得以生存,使临床各专业科室得到更多施展能力的机会。

目前,滕海风带领下的重症医学科团队已经成为医院临床科室的坚强后盾,为重症病人集束化管理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救治和康复保障。

医者仁心,创造生命奇迹

“患者的事情无小事。生命看似强大,有时候也十分脆弱。ICU患者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有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病情提示。”滕海风说,在ICU,没有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只有突然发现的病情变化。ICU的医护人员除了使用眼睛去观察、用双手去触摸、用耳朵去倾听,还要通过各种检测数据快速去判断,及时处理危及生命的病情变化。

滕海风至今记得,她刚到重症医学科上班的第二天,就遇上了一例特殊重症患者。那是一位66岁的家庭妇女,平时身体很好,但因为吃了冰箱里储存的樱桃后,出现腹痛、腹泻、发热、休克、神志不清等情况,急诊进入ICU,经检查确诊,此患者是一名重度“脓毒症”患者。

此病症是因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病人多脏器功能出现衰竭,生命垂危。血压要靠升压药维持,呼吸要靠呼吸机维持,小便要靠血液透析来维持,肝功能衰竭,全身皮肤多发出血瘀斑。同时,还要通过静脉输注抗感染、保肝保肾等药物,输血、血浆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等等。在医学上,此类病患死亡率达90%至95%。

住院治疗期间,医院多次向病人家属下病危通知书,滕海风也反复向患者的3个女儿交代病情,继续治疗的话可能人财两空,但3个女儿的答复是,只要有一线希望,砸锅卖铁也要给妈妈治病。

滕海风深深为患者家属的孝心所感动。在科室内专门成立治疗小组,并请院内专家及青岛、北京的专家会诊,全力以赴组织抢救,一步步攻克了感染性休克关、呼吸衰竭关、肝衰竭关、肾衰竭关。在抢救的日日夜夜中,滕海风一心扑在救治上,在和死神赛跑的3个周宝贵时间里,滕海风凭借高超精湛的医术和精心治疗,硬是把患者的生命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患者醒来的第一句话是:“医生您真好看!”这句简单话语里,包含了患者对医者的感恩和对新生活的渴求。

“很多医护人员都以在ICU历练为荣。”滕海风说。因为家属不能陪床,患者病情危重,医护人员要时刻盯紧每一位患者的病情,每天翻身、拍背、生活护理等,都经由医护人员的手。正是这份无言的付出,赢得了家属和医院上下的认可。

同时,作为威海市突发公共事件的专家组成员,滕海风还在日常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市卫健委及医院组织的各种传染病的培训、应急演练及救治工作。积极参加威海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及救治工作,在新冠疫情中,滕海风作为市专家组组长马不停蹄,连续多次到市胸科医院、乳山、文登等医院会诊指导,带领科室积极救治危重症患者,受到上级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微信图片_20231213165459.jpg

多年来,滕海风多次荣获省、市表彰奖励,被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威海市直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重症医学科也被评为山东省“巾帼文明岗”。

 “ICU科室属于综合性科室,送进ICU病房的患者病情都很复杂,往往涉及到多个脏器的功能障碍,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对各个临床专业都有所涉猎,而不能仅仅着眼于某一个症状,要求医护人员有辩证的思维和全方位思考的理念,对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也更高。”科室主任滕海风如是说,ICU对患者采取的及时救治可以支撑生命的延续,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为后续多学科联合救治争取机会。

滕海风坚信,在她与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之下,威海重症医学治疗领域将越来越宽广,将为更多危重患者的救治提供生命平台,挽回更多患者的生命,换回更多团圆幸福的家庭!

“我们累点没什么,只要患者能康复,我们的付出都值得。”滕海风说。

 通讯员 丨周娜 周广德

Copyright © 1904-2019

本网站版权为威海市立医院所有,威海市立医院拥有所有解释权。

鲁ICP备11034955号-1

鲁公网安备37100202000182号

  • 支付宝二维码
  • 威海市立医院订阅号
  • 威海市立医院服务号
咨询服务电话:
0631-5289120(预约挂号)(8:00-12:00,13:30-17:00)
0631-5287120(12:00-13:30,17:00-次日8:00,周末及法定节假日全天)
投诉电话:
0631-5287509(全天24小时)
发热门诊:
0631-5208150(全天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