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师报--大医工匠丨沈莉:用温柔细腻为患者注入“心”活力
来源:威海市立医院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13日 10:37:25

沈莉1.jpg

身穿沉重的铅衣,她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以自身健康为代价,与病魔殊死搏斗;面带亲切的笑容,她用女性的温柔细腻为无数患者注入了“心”的活力。从医30多年来,她用炽热无私的爱,带给了无数患者及家属心灵上的慰藉与温暖……她是沈莉,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为跟“死神”抢时间,铅衣一穿就是十几小时

众所周知,心脏病病人发病急、病情重、临床死亡率相对较高,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心内科医生,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因父亲患病自小立志学医的沈莉,1991年医学院毕业后便开始从事心内科工作。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她在通过阅读医学专业书籍等途径增加知识储备的同时,虚心向老专家们求教,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并先后多次至国内心脏专业最权威的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修,熟练掌握了在影像射线指引下为堵塞的心脏血管置入支架等先进技术。

35岁的王先生来市立医院心内科就诊时,自述持续胸闷,沈莉给他仔细做了检查,初步考虑患者有严重的心绞痛。造影结果显示,患者心脏一根主要冠状动脉血管几乎完全堵塞。沈莉建议其立即做介入手术。王先生开始十分犹豫,既担心经济上负担过重,又有些不太相信医院技术水平,经过反复沟通,患者最终同意手术。

“患者当时的情况很危险,如不及时手术,随时都有发生危险的可能。”沈莉介绍。经过介入手术,仅植入一枚普通国产支架便顺利开通了闭塞的冠脉血管,王先生胸闷、胸痛的不适症状随之明显缓解,很快康复出院,生活也恢复了正常。

冠心病介入治疗作为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手术,既可以弥补单纯药物治疗的不足,又可以免去外科搭桥手术的创伤,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心脏介入手术开展起来却并不容易,不仅要求医生技术过硬,更要求医生胆大心细,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由于射线有辐射,在手术台上,医生要穿着重约一二十斤的铅衣。而为了手术操作方便,医生的胳膊、手、脸、头等部位依然裸露在外,所穿铅衣只能挡掉大约50%的射线,身体仍可受到射线伤害。

“做一天心脏介入手术,所‘吃’的射线相当于拍了上万次胸片。”沈莉说,手术时除了累得汗流浃背、腰酸腿疼,还要承受免疫力下降、癌变几率增大等伤害,是名副其实的“用自己的命换患者的命”。

但为了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救治,沈莉义无反顾的成为医院为数不多的擅长心脏介入手术的“女医生”。

心脏介入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非常严格,无影灯下,导丝在细窄的血管中游走,导丝的走向走势全凭医生的一双手对力度的把控,需要精神高度紧张,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刺破血管。

在手术的过程中,医生不但要全身心投入治疗、关注手术过程,同时要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还要随时安慰病人。在手术台前一站几小时是家常便饭,手术后往往闷得衣服都湿透了。

为了跟“死神”抢时间,沈莉和团队成员在手术结束换台的间隙也“不舍得”脱下铅衣,有时一穿就是十几小时,由于负重且长时间站立手术,导致双膝骨关节软化,上楼、下楼或者负重行走就会疼痛。

“因为经常做介入手术,受射线伤害,我40岁的时候眼睛就开始花了,这些都是做介入手术的‘后果’。不过我不后悔。”沈莉说。

沈莉2.jpg

为了患者的生命健康,一年365天无节假日

心内科患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且老年人居多,医护人员业务繁忙。多年工作的忙碌,让原本多才多艺的沈莉练就了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养成了她说话语速快、嗓门大、简单明了、不拖泥带水的习惯。

“心脏病患者的时间最宝贵,拿心肌梗死来说,发病最初6个小时内,治疗的越早效果越好,过了6个小时,心肌会坏死,治疗效果差,病人随时有猝死的可能。”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在沈莉看来,每一次心脏手术,都是同死神赛跑、同死神较量。在心内科,与“死神”争夺生命的场景时常上演。也正因如此,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沈莉的生活极其不规律。

“半夜三更,电话铃声一响,就得马上起床,穿上衣服,赶紧往医院赶。”为给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十多年来,沈莉的手机一直保持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一年365天无节假日,值班期间更是连上厕所都带着手机,生怕错过一个紧急电话。

2008年10月,沈莉被调到ICU工作。在那一年里,在与危重病患的接触中,她深切地感受到患者的无助与痛苦,更是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作为一名医生,她把救死扶伤当做神圣使命。对待每位病人,她都能做到认真检查、详细解说、精准施治。当治疗方案需要调整时,她会积极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地讲解方案调整的意义,赢得理解和配合。

“每当把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来,每当听到病人和家属道一声真诚的感谢,我的内心总是充满着喜悦和成就感,所有的疲劳都忘了,所有的辛苦都值得。”沈莉说。

2009年,医院心血管内二科成立,沈莉被医院党委任命为科室副主任。沈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由于科室人员少,她主动承担夜班值班工作,几乎每4天就要值一次夜班,每个星期有一到两天做介入手术,经常白班夜班连轴转,下夜班也来不及休息,就又进入第二天的常规值班……

2017年,多地爆发禽流感疫情,市立医院启动应急预案。因为熟悉呼吸机的使用,沈莉被临时调至威海市传染病医院负责治疗禽流感患者,同时兼顾会诊治疗医院呼吸科患者及心内二科的值班排班等工作,一人同时干着几个人的活。那段时间沈莉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尽管压力很大,但沈莉最终还是出色地完成了上级安排的任务。

“那年大年三十,科里安排沈主任休息,谁料晚上她就被紧急通知来院做了一台急诊心肌梗塞手术。大年初一晚上,她又被叫到医院为心跳过缓的患者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而在其他休息时间,沈主任被叫到医院的次数更是数不胜数,半夜加班做手术屡见不鲜,有时一晚上要上手术台好几次,有时就工作通宵,第二天仍然坚守岗位”,科里的同事说。

沈莉3.jpg

 为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沈莉付出了太多太多。

“心内科医生除了工作强度大外,心理压力也非常大。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患者的病情出现了变化,我们就要第一时间给予抢救,所以手机铃声、监护器的报警声就像个‘不定时炸弹’一样,一听见这种响声以及走廊中有人跑动,整个人就会变得紧张起来,随时准备战斗。有时候甚至出现幻听的情况,有时睡到半夜会突然起来看看手机是不是响过而我没听见。”

因为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近年来随着年龄增大,沈莉的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感冒、发烧成了家常便饭,嗓子哑得说不出话来却还要坚持上班,特别是在连续抢救病人时,经常有身体透支的感觉。为了不耽误工作,沈莉把其他能节省的时间都省下来,“电视不看了,外出应酬尽量推掉,这样来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和规律的生活,让自己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第二天的工作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医以来,沈莉以精湛的医术解除了患者的病痛,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感染着身边的同事,以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不断谱写着救死扶伤的璀璨华章。因表现突出,她先后获得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山东省健康大使”、“威海市健康大使”、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医者仁心和工匠精神。

Copyright © 1904-2019

本网站版权为威海市立医院所有,威海市立医院拥有所有解释权。

鲁ICP备11034955号-1

鲁公网安备37100202000182号

  • 支付宝二维码
  • 威海市立医院订阅号
  • 威海市立医院服务号
咨询服务电话:
0631-5289120(预约挂号)(8:00-12:00,13:30-17:00)
0631-5287120(12:00-13:30,17:00-次日8:00,周末及法定节假日全天)
投诉电话:
0631-5287509(全天24小时)
发热门诊:
0631-5208150(全天24小时)